廉政人物
用赤诚书写担当
“在与审查调查对象谈话前,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案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谈话方案……”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纪委监委室组地联动小组纪法研讨课堂上,曾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区委第三巡察组巡察专员李巍结合自己工作经历,向同事们分享谈话技巧。
奋战在反腐一线22年,李巍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办理了多起在当地有影响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并多次被上级抽调参与大案要案查办。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他是敢打敢拼的“行动派”——每逢重大任务总是冲锋在前;是能扛硬活的“铁肩膀”——面对复杂案情总能找准突破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评为江西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并受到省纪委监委嘉奖。
2019年,时任浔阳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的李巍,接到了查办某公安局原副局长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案件的重任。审查调查对象气焰嚣张,涉黑团伙成员更是狂妄跋扈,有人私下劝他“别太较真,小心惹麻烦”,李巍却把“纪检监察干部要是怕得罪人,党和人民就得吃亏”这句话写在工作笔记的扉页上,当作冲锋的号角。
连续数月,他带领同事们白天与涉案人员斗智斗勇,夜晚梳理案件材料到凌晨。面对拒不配合的审查调查对象,他不急于求成,而是从政策宣讲入手,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清组织关怀,用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唤醒其初心。审查调查对象最终低头认罪。该案的成功查办,不仅打掉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更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纪检监察机关守护正义的决心。
由于业务能力突出,李巍经常被上级抽调参与办理大案要案。“案件攻坚时,伏案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他办公室的灯,永远是灭得最晚的那一盏。”同事们回忆,人手紧、任务重的时候,李巍总把最难啃的“硬骨头”留给自己,加班加点从无一句怨言。
然而,长期高强度工作,悄悄透支着他的身体。2020年,在某专案攻坚的关键阶段,李巍频繁腹痛,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医生要求他至少卧床休养两个月。可躺在病床上的他,最牵挂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专案进展。“案子到了关键节点,我不能掉链子!”他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在病床上梳理证据思路。
当医生终于允许他出院时,李巍没回家休养,而是直接奔赴专案组。“办案如打仗,战机稍纵即逝,早一天突破,就能早一天为党和人民挽回损失。”面对同事们的担忧,他笑着摆了摆手,又一头扎进工作里。在他的带动下,专案组拧成一股绳,很快突破了工作瓶颈,推动专案顺利办结。他“案不积卷、事不过夜”的勤勉作风,“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也成了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每一个案件都有独特性,经验主义走不远,只有多啃‘硬骨头’、多接‘烫手山芋’,才能在实战中锤炼本领。”这是李巍常对年轻同事说的话,也是他始终践行的准则。
2024年,在办理医疗系统某重大案件时,李巍发现被调查对象家属因受误导,对抗情绪比较强烈。他立刻调整策略,往返数千公里,上门与其沟通——既讲法律规定,也谈组织关怀;既说明对抗调查的后果,也倾听其顾虑。最终,调查对象家属不仅全额上缴了数百万元违纪违法款项,还主动反思自身错误,对之前的行为深感悔恨。该案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纪法效果,更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基于这次办案工作,李巍总结出“办案之初即加强与审查调查对象家属沟通,构建对象与家属双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工作方法。今年1月,在办理全省开年第一案时,他再次运用这一方法,耐心讲解纪法政策,在细节中传递组织温情。审查调查对象及其家属深受感召,表示愿意如实交代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不是单打独斗,我们要把经验传下去,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作为业务骨干,李巍始终把“传帮带”当作重要责任。他根据年轻干部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和岗位需求,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手把手教谈话技巧,逐页逐句改案卷材料,结合案例讲纪法知识。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年轻干部从“办案新兵”成长为“业务尖兵”,如今已能在大案要案中挑大梁,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2024年,李巍转任区委第三巡察组巡察专员。面对全新的巡察工作,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巡察干部请教,把多年监督执纪的经验融入巡察谈话、问题了解中,很快总结出一套“聚焦政治偏差、精准发现问题”的巡察工作方法。“巡察工作应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查找政治偏差,重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他用最快速度适应新岗位,以同样的热忱投入新工作。
如今,李巍的办公桌上,依旧放着那本写有“纪检监察干部要是怕得罪人,党和人民就得吃亏”的办案笔记,扉页的字迹虽已有些褪色,却始终是他前行路上最坚定的指引。(通讯员 刘聪 袁新宇)